更多

网络罪行及网上骗案

随着资讯科技、电脑及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加上网络基建日趋繁复,这些科技被不法之徒利用进行犯罪活动的机会亦随之增加,任何企业都有可能成为虚假电邮之类的网络罪行的受害者。网络罪行的典型例子包括入侵中小企的电邮帐户并获取敏感财务资料,或向企业高层人员发出要求向骗徒转账资金的网络钓鱼电邮。


ONC柯伍陈律师事务所在网络罪行及网上骗案的法律事宜方面拥有丰富经验,服务范围一般包括:

  • 与联合财富情报组合作,中止任何欺诈性的资金转账;
  • 追回因网络罪行及网上骗案而转账的资金;
  • 申请冻结令及披露令;
  • 就个人及敏感业务资料的用途、储存、披露及销毁等复杂问题为客户提供法律意见;
  • 就遵守资料私隐法例以及网络罪行和安全风险为客户提供法律意见;
  • 就网络风险管理及事故应变方案为客户提供法律意见。

我们曾协助不少网络罪行及网上骗案的受害者,更为客户提供即时事故应变方案,以免客户遇到潜在及/或实际的网络罪行及网上骗案。我们亦曾协助不少客户追回因网络罪行而转账的资金。 


我们不时刊发关于网络罪行及网上骗案的通讯文章及举办相关讲座。假如你怀疑自己是网络罪行的受害者,我们能迅速提供协助及回应。


如阁下希望进一步了解本所的网络罪行及网上骗案业务或我们可如何为阁下的业务提供协助,欢迎致电 (852) 2810 1212或电邮至 ldr@onc.hk查询。


请参阅「法律专栏」内之文章

推荐文章

电邮骗案:追讨被骗资金的最佳方法
随着科技发展,网络罪行随之而来。香港法院已审理过多宗网络罪行案件,当中以电邮骗案为甚,骗徒设法诱骗受害人把金钱存入未经授权的本地帐户,有关银行帐户的持有人可能是有份行骗的犯案者或合谋者,亦有可能只是无辜的收款人。在 Halliburton BV Merkezi Hollanda Ankara Merkez Turkiye Subesi v Sheng Yi (HK) Trade Co Ltd and Ors HCA 1627/2016 一案中,高等法院暂委法官高乐贤资深大律师就受害人追讨被骗款项的程序「捷径」订立基础,即除了透过作出因欠缺行动而取得的判决(default judgment)外,亦准许受害人借着取得香港法例第29章《受托人条例》第52条下的归属令(vesting order),强制收款人的银行把款项退回受害人的帐户。这是一条较快取回骗款的「捷径」,否则受害人便需首先控告被告人骗取款项并取得裁决,然后向法院申请颁令才能强制银行向受害人付还骗款以履行判决。而凭借根据法院判决而作出的归属令,受害人无需申请执行判决,也可强制银行付还被骗资金。自那时起,上述程序捷径一直未受质疑,惟最近才受到质疑。本文将探讨数宗近期案件,当中法院仔细审视了《受托人条例》第52条下的归属令是否适用于电邮骗案。
DDoS攻击──透过受害人网站误用受害人电脑的网络罪行
在 HKSAR v Chu Tsun Wai [2019] HKCFA 3 一案中,一名网络攻击者透过受害人的网站误用受害人的电脑,最近被终审法院裁定损坏他人财产罪名成立,并阐述其定罪的依据。
法院颁令禁制网上暴力信息:网上平台管理员是否须负法律责任?
自从今年六月香港爆发连串示威以来,网民散播及广传恶意煽动暴力的材料及资料的情况日渐常见,尤其在某些网上通讯平台及智能手机程式。于2019年10月31日,香港高等法院应律政司司长提出的申请颁布了一项临时禁制令,禁止任何人在网上张贴或传播煽动使用或威胁使用可造成「任何人的非法人身伤害」及「任何财产的非法损害」的暴力的信息。最近,拥有超过1,890名从事网络应用程式、平台及媒体的开发、营运及应用工作的会员的香港互联网协会就该禁制令提出申请(案件编号HCA 2007 / 2019),要求解除该禁制令或更改其条款。高等法院原讼法庭的高浩文法官裁定不解除该禁制令,但轻微修订其条款,以保障无辜的网络供应商及网上平台管理员。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