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濾器
上一頁

如發生資料外洩事故,應怎樣處理?

2023-08-31

背景

隨著全球及香港的網絡攻擊個案大增,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私隱公署」)於2023年上半年(截至629日)收到的資料外洩事數目較2022年下半年增加超過20% 55宗。有鑒於此,私隱公署發出新的「資料外洩事故的處理及通指引」(「指引」),以協助機構為一旦發生資料外洩事故作好準備。本文概述私隱公署提出的實建議,協助機構處理資料外洩事故遏止造成的損害。

該指引的概覽

私隱公署提醒公眾,所有資料外洩事故均可能違反香港法例486章《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中關於個人資料安的保障資料 4原則。

該指引載列香港資料外洩事故的一些常見原因:

1.       網絡攻擊

2.       系統錯置

3.       遺失實體文件或便攜裝置

4.       不當錯誤地處置個人資料

5.       不慎以電郵或郵寄披露

 

私隱公署建議,公司應制定資料洩應計劃,一旦發生資料洩,公司按照計劃及時應,以盡量減及控制資料外洩的影響:

私隱公署提供的實務建議

資料洩應計劃

私隱公署建議機構應制定全面的資料外洩應計劃,以確保迅速應及有效理資料外洩事故

私隱公署建議應變計劃應涵蓋但不限於以下方面:

1.       說明甚麼情況構成資料外洩包括觸發實施計劃的例子及準則。

 

2.       內部事故通報程序應聯絡誰人向誰上報事故,並制定標準表格,以便報告所需資料。

 

3.       清楚界定資料外洩應變小組成員的角色和責任:誰人負責甚麼工作,例資訊科技部門負責識別潛在外洩資料的位置並採取補救措施;客戶服務部門可處理受影響人士的事宜,並向客戶及利益相關者提供最新資料。

 

4.       聯絡名單載有所有資料外洩應變小組成員的聯絡資料,以便聯絡及溝通。

 

5.       風險評估工作流程,以評估資料外洩對受影響資料當事人可能造成損害及嚴重性。

 

6.       控制及補該資料外洩事故的遏止策略。

 

7.       涵蓋以下方面的溝通計劃:

a.       是否應向受影響資料當事人、監管機構及其他相關人士通報的準及門檻;

b.       必須提供的資料種類;

c.       機構內負責與利益相關者聯人員;及

d.       方式

 

8.       調查資料外洩事故高級管理層報結果的調查程序。

 

9.       制定紀錄備存政策,以確保妥為記錄事故,因為監管機構或執法機關可能要求備存錄。

 

10.    制定事後檢討機制,識別需要改善的地方,以防止日後再次發生

 

11.    制定培訓或演計劃,以確保所有相關員工在處理資料外洩事故時能正確遵循程序。

處理資料外洩事故

私隱公署建議在處理資料外洩事故時採取以下步驟:

1.       即收集重要資料:首先公司(資料使用者)應迅速收集資料外洩事故的所有相關資料,以評估對資料當事人的影響,確定適當的緩解措施。

 

2.       遏止資料外洩事故擴大:在發現資料進行初步評估後,資料使用者應立即採取行動,盡可能有效遏止資料外洩事故擴大。應採取補救行動,以減受影響資料當事人可能受到的損害。

 

3.       評估損害風險一旦收集到所有必要的資料公司應確保其解受影響人士可能受到損風險,採取措施以減低影響。

 

4.       考慮發出資料外洩通報:在決定是否向受影響的資料當事人、私隱公署及其他執法機構報資料事故時,公司應考慮資料事故對受影響人的潛在後果、嚴重或重大程度,以及該等後果發生的可能性亦應妥為考慮發出通的後果。

 

5.       記錄資料事故:公司應保留事的全面錄,包括與事故有關的所有事實,例如事故的詳情及影響,以及資料使用者採取的遏及補救行動。如機構須遵守其他司法管轄法律及規例,則同時了解該等法律及規是否有任何備存紀錄的強制規定。

機構最佳做法

資料外洩事故可能會對公司的運營造成災難性的影響,也會影響其他人士,包括公司的客戶利益相關者。因此,公司必須迅速有效地處理資料外洩事故

為此,公司需要根據私隱公署的建議制定穩健的資料外洩應計劃。

為採取適當的應措施(包括考慮通報執法機構),公司必須評估資料外洩事故的嚴重程度及潛在風險,包括但不限於法律風險,因受影響的客戶或人士日後可能會提出申索,執法機構或監管機構可能進行調查。

受監管機構(例如銀行、保險機構、受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監管的持牌中介人等),儘管法律可能沒有規定就資料外洩事故作出通報,但監管機構可能會根據的相關指引或操守準則,要求受監管機構在事發生後的若干時間內監管機構及或受影響客戶或利益相關通報資料外洩事

如果公司選擇受影響人士通報資料外洩事,該通應清晰、簡,並提供關資料外洩事的相關細節,例如涉及的資料類別及潛在後果。此外,公司應就個人減低風險的措施提供指引,例如更改密碼或注意財務戶。

整體而言,公司若考慮評估或調查資料外洩事(尤其是涉及任何第三方服務供應商時),應考慮是否委託律師就有關問題提供法律意見,以及就有關調查結果及報告獲法律專業特權保障。於資料外洩受影響人士可能會提出投訴或索,外界亦可能會進一步調查或訴訟,因此在公司作出任何重要決定或採取任何補救措施之前,最好要求法律專業特權的保障下尋求法律意見。

 

如有查詢,歡迎與我們聯絡:

E: technology@onc.hk                                                       T: (852) 2810 1212
W:
www.onc.hk                                                                    F: (852) 2804 6311

香港中環康樂廣場8號交易廣場第三期19

注意:以上內容涉及十分專門和複雜的法律知識法律程序。本篇文章僅是對有關題目的一般概述,只供參考,不能構成任何個別案的法律意見。如需進一步的法律諮詢或協助,請聯絡我們的律師。

ONC柯伍陳律師事務所發行 © 2023

 

律師團隊

衞紹宗
衞紹宗
合夥人
衞紹宗
衞紹宗
合夥人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