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器
上一页

如发生资料外泄事故,应怎样处理?

2023-08-31

背景

随着全球及香港的网络攻击个案大增,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私隐公署」)于2023年上半年(截至629日)收到的资料外泄事故数目较2022年下半年增加超过20% 55宗。有鉴于此,私隐公署发出新的「资料外泄事故的处理及通报指引」(「该指引」),以协助机构为一旦发生的资料外泄事故作好准备。本文概述私隐公署提出的实务建议,以协助机构处理资料外泄事故,遏止事故造成的损害。

该指引的概览

私隐公署提醒公众,所有资料外泄事故均可能违反香港法例第486章《个人资料(私隐)条例》中关于个人资料保安的保障资料第 4原则。

该指引载列香港资料外泄事故的一些常见原因:

1.       网络攻击

2.       系统错置

3.       遗失实体文件或便携装置

4.       不当/错误地处置个人资料

5.       不慎以电邮或邮寄披露

 

私隐公署建议,公司应制定资料外泄应变计划,一旦发生资料外泄,公司可按照计划及时应对,以尽量减低及控制资料外泄的影响:

私隐公署提供的实务建议

资料外泄应变计划

私隐公署建议机构应制定全面的资料外泄应变计划,以确保迅速应对及有效处理资料外泄事故。

私隐公署建议应变计划应涵盖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       说明甚么情况构成资料外泄:包括触发实施计划的例子及准则。

 

2.       内部事故通报程序:应联络谁人及向谁上报事故,并制定标准表格,以便报告所需资料。

 

3.       清楚界定资料外泄应变专责小组成员的角色和责任:谁人负责甚么工作,例如资讯科技部门负责识别潜在外泄资料的位置并采取补救措施;客户服务部门可处理受影响人士的事宜,并向客户及利益相关者提供最新资料。

 

4.       联络名单:载有所有资料外泄应变小组成员的联络资料,以便联络及沟通。

 

5.       风险评估工作流程,以评估资料外泄对受影响资料当事人可能造成的损害及严重性。

 

6.       控制及弥补该资料外泄事故的遏止策略。

 

7.       涵盖以下方面的沟通计划:

a.       决定是否应向受影响资料当事人、监管机构及其他相关人士通报的准则及门槛;

b.       必须提供的资料种类;

c.       机构内负责与利益相关者联络的人员;及

d.       通报方式。

 

8.       调查资料外泄事故并向高级管理层汇报结果的调查程序。

 

9.       制定纪录备存政策,以确保妥为记录事故,因为监管机构或执法机关可能要求备存纪录。

 

10.    制定事后检讨机制,识别需要改善的地方,以防止日后再次发生。

 

11.    制定培训或演习计划,以确保所有相关员工在处理资料外泄事故时能正确遵循程序。

处理资料外泄事故

私隐公署建议在处理资料外泄事故时采取以下步骤:

1.       立即收集重要资料:首先,公司(资料使用者)应迅速收集资料外泄事故的所有相关资料,以评估对资料当事人的影响,及确定适当的缓解措施。

 

2.       遏止资料外泄事故扩大:在发现资料外泄及进行初步评估后,资料使用者应立即采取行动,尽可能有效遏止资料外泄事故扩大。应采取补救行动,以减低受影响资料当事人可能受到的损害。

 

3.       评估损害风险:一旦收集到所有必要的资料,公司应确保其了解受影响人士可能受到损害的风险,采取措施以减低影响。

 

4.       考虑发出资料外泄通报:在决定是否向受影响的资料当事人、私隐公署及其他执法机构通报资料外泄事故时,公司应考虑资料外泄事故对受影响人士的潜在后果、严重或重大程度,以及该等后果发生的可能性,亦应妥为考虑不发出通报的后果。

 

5.       记录资料外泄事故:公司应保留事故的全面纪录,包括与事故有关的所有事实,例如事故的详情及影响,以及资料使用者采取的遏止及补救行动。如机构须遵守其他司法管辖区的法律及规例,则应同时了解该等法律及规例是否载有任何备存纪录的强制规定。

机构最佳做法

资料外泄事故可能会对公司的运营造成灾难性的影响,也会影响其他人士,包括公司的客户及利益相关者。因此,公司必须迅速而有效地处理资料外泄事故。

为此,公司需要根据私隐公署的建议制定稳健的资料外泄应变计划。

为采取适当的应变措施(包括考虑通报执法机构),公司必须评估资料外泄事故的严重程度及潜在风险,包括但不限于法律风险,因为受影响的客户或人士日后可能会提出申索,执法机构或监管机构亦可能会进行调查。

如属受监管机构(例如银行、保险机构、受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监管的持牌中介人等),尽管法律可能没有规定就资料外泄事故作出通报,但监管机构可能会根据其发出的相关指引或操守准则,要求受监管机构在事故发生后的若干时间内向监管机构及/或受影响客户或利益相关者通报资料外泄事故。

如果公司选择向受影响人士通报资料外泄事故,该通报应清晰、简明,并提供关于资料外泄事故的相关细节,例如涉及的资料类别及潜在后果。此外,公司应就个人减低风险的措施提供指引,例如更改密码或注意财务帐户。

整体而言,公司若考虑评估或调查资料外泄事故(尤其是涉及任何第三方服务供应商时),应考虑是否委托律师就有关问题提供法律意见,以及就有关调查结果及报告获取法律专业特权保障。由于资料外泄事故后,受影响人士可能会提出投诉或索偿,外界亦可能会作进一步调查或诉讼,因此在公司作出任何重要决定或采取任何补救措施之前,最好要求在法律专业特权的保障下寻求法律意见。

 

如有查询,欢迎与我们联络:

E: technology@onc.hk                                                       T: (852) 2810 1212
W: www.onc.hk                                                                    F: (852) 2804 6311

香港中环康乐广场8号交易广场第三期19

注意:以上内容涉及十分专门和复杂的法律知识及法律程序。本篇文章仅是对有关题目的一般概述,只供参考,不能构成任何个别个案的法律意见。如需进一步的法律咨询或协助,请联络我们的律师。

ONC柯伍陈律师事务所发行 © 2023

 

律师团队

卫绍宗
卫绍宗
合伙人
卫绍宗
卫绍宗
合伙人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