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盘人应提防的知识产权事宜
引言
在商业社会,商标、专利、版权及工业设计等知识产权的拥有人(授权人)往往会订立授权协议(licensing agreement),授权他人(获授权人)使用其知识产权,从而收取版税(royalty)。授权协议一方面为授权人带来可观的版税收入,另一方面,不少获授权人也会作出重大投资,环绕其获授权使用的知识产权建立它的整个业务。
虽然授权协议如此重要,但双方也许没有想过假如对方在协议期间清盘该怎样处理,因此也没有在协议中加入适当条文订明双方的权利。本文将会讨论知识产权的授权人或获授权人一旦清盘,将会出现甚么情况。
获授权人清盘
一间公司清盘时,如果公司先前订立的授权协议并无规定公司清盘时协议自动终止,清盘人便须处理有关协议。因此在处理获授权人清盘时,如清盘人认为有关知识产权是妥善进行公司清盘所必需的,则可选择继续经营利用该知识产权经营的业务。但清盘人须仔细审阅授权协议,确保没有条款禁止获授权人在清盘后继续使用该知识产权,否则把利用该知识产权所得的资产出售变现,可能构成侵犯知识产权。
如果授权协议并无禁止转让的条文,清盘人亦可在无须授权人同意下将授权协议的权利出售予第三方变现。
另一方面,清盘人亦应注意该授权协议对公司而言是否「负有繁苛条件的财产」(onerous property),如是,清盘人可根据香港法例第32章《公司条例》第268条,在清盘开始起计12个月内向法院申请批准卸弃该授权协议。
授权人清盘
同样地,除非授权协议另有订明,否则在授权人清盘的情况下,授权协议亦不会自动终止。
清盘人应留意获授权人是否已根据授权协议妥为支付版税。向违反授权协议的获授权人或侵犯知识产权的第三方提出诉讼,亦可增加收回的资产。但清盘人必须确保按时向有关部门更新授权人的知识产权注册,否则便会失去宝贵的知识产权。清盘人亦可同时寻找买家,以出售知识产权变现。如有授权协议,则应接洽获授权人,因为有关知识产权可能是获授权人的重要策略性收购对象。
在授权协议中加入条文避免难题?
双方磋商授权协议时,可能已提及一旦其中一方清盘的后果,清盘人应审阅授权协议是否载有相关条款,因为这类条款往往决定了发生清盘时双方的权责。授权人可能在授权协议中加入了条款,在获授权人清盘的情况下保障自己的权利,例如:
1.获授权人清盘时提前终止协议:把获授权人清盘列为触发协议终止的事件之一,便可确保清盘人未经授权人同意不能继续使用其知识产权。有了终止条款,授权人对清盘人的议价能力将会大增,特别是假如该知识产权对于以「经营中的机构」形式出售业务是十分重要的时候,授权人或能与清盘人(或获授权人业务的买家)订立新的授权协议,以减少因为获授权人清盘而蒙受的损失。
2.禁止转让:禁止转让授权协议,授权人便可防止其知识产权落入可能损害其权益的人士(例如竞争者)手上。
3.抵押条文:授权人亦可要求获授权人提供抵押,以保证支付版税,从而在获授权人清盘的情况下增加收回版税的机会。
但另一方面, 假如是授权人清盘,获授权人却未必能够借着加入上述条款而得到充分保障。若有关知识产权已成为获授权人业务的重要部分,获授权人通常不希望授权协议随着授权人清盘而终止,令其失去使用该知识产权的权利,而是希望继续有权使用该知识产权。因此,获授权人可能就授权协议采取了以下措施,以保障其权利:
1.有权在授权人清盘时收购知识产权:这是最直接确保获授权人能继续使用知识产权的方法。然而,双方必须事先议定一个可行的定价机制,并且最好在授权协议内列明。清盘人应审视定价机制所得出的价格是否反映市价,假如不能为公司实现价值,则应考虑卸弃这项负有繁苛条件的财产。
2.预先转让知识产权:获授权人可能已要求授权人预先把知识产权转让至一间「清盘隔离公司」(insolvency remote vehicle,指即使集团内其他公司清盘亦对其影响轻微的公司),而授权协议亦由该公司签订,以免需要处理授权人清盘的情况。在此情况下,清盘人应审阅有关协议及安排,确定清盘公司是否仍有权使用该知识产权,以免侵犯知识产权。
如果授权协议并无上述条款,一旦授权人清盘,清盘人应联络获授权人,告知清盘进度及处置知识产权的计划,并准备与获授权人商议转让事宜,以出售知识产权变现。然后清盘人需视乎知识产权的性质,考虑聘请专门的估值师为知识产权估值。
总结
清盘人就任后,应审阅清盘公司曾订立的所有知识产权授权协议,因为它们可能是公司的重要资产来源,其条款往往决定了授权双方的实质权利。
若授权人清盘,而获授权人希望继续使用知识产权,那么向获授权人出售知识产权可能是清盘公司最主要的资产变现,清盘人不宜忽略。如果获授权人清盘,清盘人则应留意,即使该知识产权已成为获授权人业务的重要部分,但获授权人使用知识产权的权利仍以授权协议为准,因此,把获授权人利用该知识产权所得的资产出售,可能会构成侵犯知识产权。清盘人亦应准备与授权协议的另一方磋商转让知识产权事宜,尽量增加清盘时可收回的资产。
如有查询,请联络我们的诉讼及调解争议部门: |
E: insolvency@onc.hk T: (852) 2810 1212 香港中环康乐广场8号交易广场第三期19楼 |
注意:以上内容涉及十分专门和复杂的法律知识或法律程序。本篇文章仅是对有关题目的一般概述,只供参考,不能作为任何个别案件的法律意见。如需进一步的法律咨询或协助,请联络我们的律师。 |
ONC柯伍陈律师事务所发行 © 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