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挽救一间原本有利可图但突然严重亏损的公司?
简介
一家有利可图的企业,有时可能会因为外在经济环境欠佳或内部商业决定失误,而突然陷入财政困难。现代社会经济环境瞬息万变,这种情况已越来越常见。本文将概述企业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怎样透过债务偿还安排计划(scheme of arrangement)尽力拯救公司的价值。
何谓债务偿还安排计划?
债务偿还安排计划是一间公司与其债权人(「计划债权人」)之间的法定妥协或安排,在所须的大多数计划债权人通过及法院同意后具有约束力。在有效的债务偿还安排计划下,债权人同意接受少于其债权的金额,以完全及最终了结有关公司的债务,因此,陷入财困的公司可获得有利的结果。
债务偿还安排计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首先,须向法院申请颁令召开各类别债权人的会议。第二,计划必须获得代表出席各债权人会议并于会上投票的计划债权人75%(以价值计算)的大多数人数通过。第三,如法院认为有关计划条款公平,便会颁令批准计划。本文将以近期Shanell Ltd [2016] HKEC 2214;
[2017] HKEC 558一案(「上豪案」)为例说明上述过程。
上豪案
背景
上豪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间在香港注册的私人公司,其于2014年12月31日有高达港币23亿元的营业额。该公司的原股东为赵先生(85%)、赵太太(10%)及吴先生(5%)(统称「股东」)。2016年5月,一名投资者(「投资者」)以港币600万元代价从赵先生手中收购了该公司已发行股本的51%,从而成为该公司的大股东。
其后由于人民币兑其他货币的汇率走势不利,该公司于2015年年底开始出现资金周转问题,至2016年4月左右严重资不抵债,债权人多达24名,全部均为银行(「财务债权人」),总债务估计达港币7.036亿元,而部分债务是由股东提供个人担保的。财务债权人并无展开清盘程序,而是要求该公司委聘财务顾问提出债务重组建议。因此,该公司与顾问提出以下债务偿还安排计划。
计划主要条款
一间特殊目的机构(「计划公司」)将会根据计划成立,仅负责财务债权人针对该公司的已承认申索。该公司的指定资产将转让至计划公司并变现,而财务债权人将按比例获支付变现资产所得的款项。财务债权人将撤回所有针对该公司或其财产的强制执行行动,亦不会控告该公司。至于获股东提供个人担保的财务债权人,则可按比例获分配投资者收购股份的港币600万元代价以及股东的其他资产,包括赵先生及赵太太将转让予计划公司的一个物业单位的销售所得款项。
第一阶段:申请召开债权人会议
该公司于2016年6月7日向法院申请颁令召开债权人会议。关于是否妥为组成债权人类别的法律原则,见终审法院UDL Argos Engineering &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 Others v Li Oi Lin & Others (2001) 4 HKCFAR 358一案的裁决:测试是基于针对公司的法律权利的异同,从而让同一类别的债权人恰当地一起就共同权益商议。欧阳桂如法官信纳所有财务债权人均拥有类似权利,可以一起就他们的共同权益商议,因此批准颁令该公司举行财务债权人会议。
第二阶段:债权人支持
法律上,债务偿还安排计划必须获得代表出席各债权人会议并于会上投票的计划债权人75%(以价值计算)的大多数人数通过,才符合获法院批准的资格。在上豪案中,该计划得获所有财务债权人批准,因此在这个阶段没有问题。
第三阶段:法院酌情权
该计划获所须的大多数通过后,法院有最终酌情权决定是否批准该计划,一经批准,该计划将对该公司及计划债权人具约束力。这项酌情权并非橡皮图章,正如欧阳桂如法官引述夏利士法官在Re
Wheelock Properties Ltd
[2010] 4 HKLRD 587一案所言,法院必须信纳该计划是「一名明智而诚实的人就身为其所属投票类别的成员的权益而言,可能合理地批准的」。考虑到财务债权人均为经验丰富的银行机构,而他们一致地投票赞成该计划,欧阳桂如法官遂于2017年3月17日批准该公司在计划管理人的协助下执行该计划。
注意及考虑事项
债务偿还安排计划若得以通过及执行,结果是十分吸引的──在上豪案中,它避免了该公司的清盘,而且相比将该公司清盘,计划债权人可讨回更多债务。然而,进行债务偿还安排计划可能耗时甚久(在上豪案中,单是法院程序便用了至少9个月),而且费用高昂,因为整个程序大部分在法院监察下进行,并须聘用财务及法律专业人士。另一项考虑因素是,尽管各方努力希望拯救财困公司免于清盘,但债务偿还安排计划并无为财困公司提供一个避免债权人提出清盘的保障。
总结
利用债务偿还安排计划去拯救陷入财困的公司,在香港并不是新鲜事。由于香港没有正式的企业拯救制度,假如管理层希望维持公司运作,这看来是唯一可用来拯救公司的方法。由于需要制定计划条款以及取得足够债权人的支持,因此债务偿还安排计划相当耗时和复杂,但却非常有助挣扎中的公司决定其最终命运。
如有查询,请联络我们的诉讼及调解争议部门: |
E: insolvency@onc.hk T: (852) 2810
1212 香港中环康乐广场8号交易广场第三期19楼 |
注意:以上内容涉及十分专门和复杂的法律知识或法律程序。本篇文章仅是对有关题目的一般概述,只供参考,不能作为任何个别案件的法律意见。如需进一步的法律咨询或协助,请联络我们的律师。 |
ONC柯伍陈律师事务所发行 © 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