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器
上一页

独家专访Coinllectibles的联合创办人:开拓以收藏品集资的模式

2021-08-01

獨家專訪Coinllectibles的聯合創辦人:開拓以收藏品集資的模式

今年较早时候,伊隆马斯克(Elon Musk)宣布将接受以比特币付款购买特斯拉(Tesla)汽车,引起加密货币市场哄动,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的价值历来第二次飙升。同一期间,非同质化代币(non-fungible token,「NFT」)开始进入主流。我们很荣幸能访问香港其中一位NFT先驱,为读者提供第一手资料。

在资产证券化领域经验丰富的苏汉明律师,正率先推动在香港和亚洲的收藏品及其他相关资产类别使用区块链及NFT。最近,苏律师与他人共同创办了一家区块链公司,希望借着法律及科技重新定义及改善艺术品和收藏品市场的惯例。他的愿景简单而宏大:将区块链提供的工具应用于现实世界的资产,以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


愿景:连接收藏品的实体和虚拟市场

苏律师在其职业生涯中,一直享受利用科技将复杂及尖端法律应用于金融产品的挑战(例如高尔夫球场、信贷违约掉期、股本认股权证、牌照费及电影票房的证券化),并一直热衷于研究法律与技术之间的互动。

问:  是甚么驱使你涉足NFT领域?

答:  当我得悉一项NFT(数码艺术家Beeple的作品「每天:最初的5000天」)以超过6,900万美元拍卖成交后,我便尝试了解它如何创出这样的高价。我发现,由于缺乏妥当的法律文件,更遑论「智能合约」,NFT持有人未必充分了解自己买了甚么,这让我决定深入了解NFT


Fusion NFT改变亚洲及海外收藏品市场

问:  你们公司NFT领域的其他参与者有何不同?

答:  我们公司Coinllectibles(珍藏馆)目前并无设立交易市场,亦没有发行任何功能型代币。我们较关注解决收藏品领域在现实世界的问题,例如鉴定真伪、来源和估值。我们专注于为高价值艺术品及收藏品的拥有权定制Fusion NFT。例如,我们最近宣布将为新加坡指画艺术家Adeline Yeo Matsuzaki的作品制作Fusion NFT。我们也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公开买卖的Fusion NFT区块链公司。

问:  与普通NFT相比,Fusion NFT有何突出之处?两者在知识产权及拥有权方面有何分别?

答:  相比普通NFT,购买Fusion NFT的好处是每个Fusion NFT不但包含智能合约(就是一堆交易自动化编码),而且Fusion NFT也内含妥当的法律文件,记录在区块链上不可窜改,明确地将收藏品的拥有权及权利转让予Fusion NFT的持有人,从而提供法律框架,保护代币背后的特定收藏品的专有权利。


解决NFT激增衍生的关键问题

随着NFT大量增加,希望在艺术品和收藏品领域占一席位的人士,也会面对加密货币领域持份者所面对的挑战。

问:  香港法律对于使用NFT是否有任何监管?

答:  这取决于NFT的性质。NFT只是由区块链技术造就的工具。NFT如用作证券,就必须遵守证券规例;如用作收藏品的拥有权,我认为没有任何监管问题。

问:  如要将一般NFT变成普及的资产集资方式,如何解决设计、集资和法律问题?

答:  如果NFT被用作集资工具,我们便需要确定所建立的NFT的性质。例如,有些公司建议用NFT将收藏品零碎化,那么这种NFT便可被视为证券,因为它们技术上是一种衍生工具,因此证券规例适用。重点是在开始任何NFT项目之前征询法律意见。


NFT将如何改变收藏品集资的模式?

最后,我们就如何看待NFT在不同资产类别的集资领域的位置及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进行更前瞻性的讨论。

问:  与证券化及发行股票等传统集资方式相比,采用NFT及其他区块链相关技术有何优势?

答:  两个最大优势是:(1) NFT及代币可以全天候交易,为持有人提供无间断的交易途径;(2) 可接触到目前2.5万亿美元市值的加密代币拥有人。若妥当进行并完全遵守所有适用证券规例,我看不到NFT或其他区块链技术为何不能取代现今传统的IPO发行集资。


总结

最后,苏律师分享他对于在不同资产类别的集资中使用NFT的愿景:「若妥当进行并完全遵守所有适用证券规例,我看不到NFT或其他区块链技术为何不能取代现今传统的IPO发行集资。」

市场对NFT的巨大兴趣,显示数码领域继续挑战传统的企业融资做法。在不明朗的制裁和外交政策蔓延至金融市场系统之际,令人意外的是,虚拟市场并无受到影响,也没有受到国际上更大的风暴扰乱。

在这种不明朗的时期,NFT这类创新产品可能占据中心位置,并引领数码/科技融资的未来(同时在过程中节省纸张的碳足印)!

苏汉明律师是柯伍陈律师事务所的顾问律师,他专门处理银行(双边及银团贷款)及结构性融资事宜。

 

如有查询,欢迎与我们联络:

E: techcyber@onc.hk                                                         T: (852) 2810 1212
W: www.onc.hk                                                                    F: (852) 2804 6311

香港中环康乐广场8号交易广场第三期19

注意:以上内容涉及十分专门和复杂的法律知识及法律程序。本篇文章仅是对有关题目的一般概述,只供参考,不能构成任何个别个案的法律意见。如需进一步的法律咨询或协助,请联络我们的律师。

ONC柯伍陈律师事务所发行 © 2021

律师团队

卫绍宗
卫绍宗
合伙人
卫绍宗
卫绍宗
合伙人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