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濾器
上一頁

特殊目的收購公司上市帶來的機遇及威脅

2021-03-30

簡介

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為沒有任何商業運作的公司,其唯一成立目的是透過首次公開發售IPO」)集資,藉以與另一間私人公司合併。

202131日,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與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聯交所」)在一個香港頂尖金融領導論壇發簡報,介紹SPAC的最新。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已指示證監會與聯交所研究SPAC在香港上市的可行性,務求增加新集資渠道,同時維持香港在投資者保障方面的聲譽。

批准SPAC上市是一項大膽的舉措,儘管此舉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品相符,但亦存在不少障。本文將探討批准SPAC在香港上市帶來的機遇及威


SPAC的特點

SPAC與其他透過傳統IPO上市的公司之間的主要差異是SPAC上市時沒有任何商業運作。SPAC上市的唯一目的是為其在IPO後與其他私營公司進行業務合併或併購集資,以使得有關私營公司能夠避免傳統IPO冗長程序和高費用SPACIPO收購私人公司或與私人公司合併業務一般稱為「SPAC併購交易」。

保薦人如希望收購現有私人公司或資產或與其合併,將會安排SPAC完成包銷、註冊及上市買賣的程序。保薦人將在路演期間尋投資者認購普通股及認股證,其後在IPO期間按既定價格出售此等單位。

SPAC在完成IPO便會開始物色目標企業。當找到目標企業及簽訂合併協議,SPAC將宣布收購計劃。之後擬議交易將提呈股東表決,投資者可通過該表決批准或否決交易。獲得股東批准交易便完成。假如SPAC的股東反對擬議的合併項目或SPAC的併購限期屆滿,IPO資金須退回予投資者。


機遇

SPAC將可為香港造大量機遇。

首先,由於新成立的SPAC並無任何數據紀錄或經審財務報表,故此與傳統IPO相比,SPAC完成包銷、註冊及上市買賣的程序將更快捷省時,且成本大大降低。

第二,在與SPAC合併時,目標公司可直接與SPAC的保薦人敲定初步估值,而不是倚賴包銷商與大型機構在IPO最後階段磋商定價。

第三,藉著與上市空殼公司合併,公司可避免IPO程序的高昂費用。「承受風險的資本」限於存檔費、律師和會計師的專業費,而且只需就SPACIPO支付一半包銷佣金,其餘一半佣金在SPAC順利完成合併後才需支付

而言,SPAC市場是一種迅速的集資方法,並可在資本市場波動時(尤其是疫情期間提供更多交易和定價的確定性,因為SPAC是無需進行大量親身路演的空殼公司。


威脅

然而,SPAC交易同樣有其威脅和挑戰,企業必須了解與此等投資工具相關的風險。

香港監管機構的其中一項主要關注是資料披露質素。香港在傳統的IPO下採用基於披露的上市制度,這表某公司如有意在香港上市,則須披露過往紀錄以至盈利預測等各項資料。然而,SPAC空殼上市所牽涉的交易或安排,卻規避通常適用於新上市申請人的規定,包括(i) 《聯交所上市規則下的首次上市準則,例如是否適合上市、財務資格準則及是否有足夠公眾人士對有關公司的業務感興趣;及 (ii) 作出披露等各項責任及有關盡職審查的規定。若難以規管SPAC的空殼上市,其活動可能會損害金融市場的穩健和質素,並影響投資者的信心及市場的聲譽。

由於香港並無集體訴訟或「不成功、不收費」的訴訟制度,故此與美國相比,股東亦將處於不利形勢。集體訴訟讓一群少數股東能夠向上市公司提出訴訟而在「不成功、不收費」安排下,股東如被判敗訴,亦無須承擔法律費用。不過,由於香港並無集體訴訟或「不成功、不收費」的訴訟制度,投資者只可倚證監會執行監管工作,此為間接方法,對有關公司而言並無即時威


總結

儘管SPAC市場可為香港帶來龐大收益及商機,但香港必須就規管SPAC建立健全制度,以維持其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及在投資者保障方面的美。假如法律和監管制度股東的保障措施不足,散戶將是最弱勢的投資者。




如有查詢,歡迎與我們聯絡:

E: capital@onc.hk                                                            T: (852) 2810 1212
W:
www.onc.hk                                                                F: (852) 2804 6311

香港中環康樂廣場8號交易廣場第三期19

注意:以上內容涉及十分專門和複雜的法律知識法律程序。本篇文章僅是對有關題目的一般概述,只供參考,不能構成任何個別案的法律意見。如需進一步的法律諮詢或協助,請聯絡我們的律師。

ONC柯伍陳律師事務所發行 © 2021


律師團隊

張國明
張國明
合夥人
黃麗文
黃麗文
合夥人
張昊
張昊
合夥人
陳寳文
陳寳文
合夥人
張國明
張國明
合夥人
黃麗文
黃麗文
合夥人
張昊
張昊
合夥人
陳寳文
陳寳文
合夥人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