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濾器
上一頁

增加股票交易印花稅的影響

2021-04-30

簡介

在香港《二零二一至二二財政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案》(2021-2022財政預算案》)中,香港財政司司長宣布去年本港經濟負增長6.1%,最新失業率則升至7%。《2021-2022財政預算案》除了把重點放在穩住經濟和紓緩市民壓力外,亦設法長遠增加政府的收入,例如透過引入新的收入來源、調整稅率或縮減一次性寬免措施等。

財務司司長宣布,經充分考慮本港證券市場的國際競爭力及對本地市場之潛在影響後,政府決定提交法案上調股票交易印花稅的稅率,由現時買賣雙方按每筆交易之代價或價值各付0.1%提高至0.13%(即總印花稅率為0.26%),而不調整利得稅及薪俸稅稅率。

預期推出上述措施將可增加政府的收入及財政儲備,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高頻交易者的投機買賣活動。

增加股票交易印花稅的影響

增加印花稅的理據

財政司司長預測,在下一財政年度,本港的財政赤字將為港幣1,016億元,相等於本地生產總值之3.6%。儘管該數字或低於2020-2021財政年度所錄得的財政赤字港幣2,576億元,但由於前者之主要成因是政府開支增長較收入增長快所致,故此政府必須設法增加收入。

香港法例第117章《印花稅條例》附表1的第2(1)(A) 類訂明股票交易印花稅的稅率。現時,買賣雙方均需按每筆交易之代價金額或價值各付0.1%的印花稅。有關稅率自1993年起曾三度被調低,由原來的0.15%降至現行的0.1%

根據政府數據,過去十年,股票交易印花稅一直是政府重要的收入來源,每年為政府帶來的收入達港幣200億元至370億元,在同期間佔政府經營收入的5.7%8.8%

20204月至12月,股票市場的平均每日成交額達港幣1,323.2億元,為政府帶來約港幣375億元的股票交易印花稅收入。假設相關收入趨勢持續,預計2020-2021財政年度的股票交易印花稅可為政府帶來港幣510億元的收入。

因此,政府認為提高股票交易印花稅將是增加政府收入、應付其財政需要及持續發展金融市場的最適當方案之一。政府預期,該建議可為2021-2022財政年度中的八個月帶來港幣80億元的額外收入。


增加印花稅的影響

由於增加印花稅的建議將使股票買賣的交易成本上升,市場憂慮有關措施會導致本港股票市場成交量下跌,最終驅使部分公司選擇在其他資本市場上市。財政司司長在《2021-2022財政預算案》中宣布增加印花稅的建議後,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的股價便下跌接近一成。

然而,考慮到近年致力持續提升本港股票市場的廣度及深度,政府預期市場將繼續保持活力及蓬勃發展,增加印花稅的建議未必會對股票市場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此外,交易成本因印花稅增加而上升,或有助限制高頻買賣活動;此交易方法使用電腦程式執行大量股票、期貨及其他金融產品的訂單交易,在極短時間內重複買入及賣出以從最小的市場走勢中獲利。儘管高頻買賣活動可刺激成交量並使資本市場的資金流動性增加,但同時亦會令市場在受壓期間加劇波動。大幅提高印花稅將增加高頻買賣活動的成本,因此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有關活動。

另外,由於股票交易的印花稅率遠低於物業交易的印花稅率,香港許多物業投資者均傾向收購物業公司的股份來購買物業。《2021-2022財政預算案》所提出增加股票交易印花稅的方案將使在香港購買物業公司的成本上升,並可在一定程度上驅使有關投資者減少在香港物業市場的投資。


目前狀況

202135日,政府將《 2021年收入(印花稅)條例草案》(「該草案」)刊憲,當中載有上述增加股票交易印花稅稅率的建議。該建議尋求修訂《印花稅條例》,以由202181日起,調高售賣或購買香港股票的成交單據的應繳印花稅稅率,並相應調高香港股票的某些轉讓書的應繳印花稅稅率。政府認為,該建議已平衡增加政府收入及持續發展金融市場的需要。

該草案已於2021317日在立法會進行一讀。倘若建議獲得通過,預期由202181日起,買賣雙方就股票交易各自應繳的印花稅將由0.1%增加至0.13%,而香港將就股票交易收費而言成為全球第二高的資本市場,僅次於英國。

 

如有查詢,歡迎與我們聯絡:

E: capital@onc.hk                                                                T: (852) 2810 1212
W: www.onc.hk                                                                    F: (852) 2804 6311

香港中環康樂廣場8號交易廣場第三期19

注意:以上內容涉及十分專門和複雜的法律知識及法律程序。本篇文章僅是對有關題目的一般概述,只供參考,不能構成任何個別個案的法律意見。如需進一步的法律諮詢或協助,請聯絡我們的律師。

律師團隊

張國明
張國明
合夥人
黃麗文
黃麗文
合夥人
張昊
張昊
合夥人
陳寳文
陳寳文
合夥人
張國明
張國明
合夥人
黃麗文
黃麗文
合夥人
張昊
張昊
合夥人
陳寳文
陳寳文
合夥人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