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器
上一页

从近期的 JPEX 案件了解加密货币的法律补偿

2024-12-30

简介

加密货币平台急速崛起,对投资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随着疏忽监管的问题日益严重,关于资产安全、平台运作等的争议不断浮现。近期Chan Wing Yan & Anor v JP-EX Crypto Asset Platform Pty Ltd & Ors [2024] HKDC 1628一案说明,若平台未能保护投资者的资产,法律能提供甚么补偿。本文将透过这宗案例概述公众应如何保障自己加密货币投资。

案件摘要

本案涉及七名被告人,包括JPEX平台营运者JP-EX Crypto Asset Platform Pty Ltd及在香港注册成立的Web 3.0 Technical Support Limited(统称「JPEX」)。原告人是透过JPEX平台买卖加密货币的用户。原告人表示将大量加密货币(主要是 USDT)存入了据称由该平台持有的钱包。然而,他们后来发现该等资产在未经他们授权的情况下被转移到了不明的钱包。他们尝试从JPEX提取资金,但困难重重,包括资产被任意转换及提款费用增加。

原告人称,JPEX 虚假地表示其营运是安全及已获发牌,从而骗取用户的信任。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于20239月将确认JPEX为无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令外界进一步关注。被告人收到原告人的申索后,未有出庭或作出任何辩护,因此原告人申请缺席判决。

原告人主要控告第二被告人违反信托,并以追讨债务为交替申索。原告人认为其与第二被告人是类似银行与客户的债权人与债务人关系。原告人请求法院作出宣告及禁制令,包括交还资产及作出衡平赔偿。法院所作的裁决,为规管加密货币(作为财产)的法律框架及相关争议提供了重要说明。

主要裁断

加密货币是可交付信托的财产

法院重申,USDT 等加密货币是能够成为信托标的物的财产(Re Gatecoin Ltd (in Liq) [2023] 2 HKLRD 1079)。

法院裁定,USDT 存款在提取前被明确隔离在特定钱包中。法院表示,即使存款被转移到冷钱包,只要能够识别受益人的份额,对按比例的同质份额(例如加密货币)的信托仍然有效,因此符合明示信托标的确定的要求。

法院亦指出,平台纪录可以轻易查询加密资产的余额,而且哪些资产属于哪个用户一目了然,因此符合信托对象确定的要求,确保原告人的申索可以追踪到在平台持有的特定加密资产,明确哪些资产属于信托范围。

根据双方的行为和 JPEX 的公开陈述,法院的结论是,建立信托的意图是确定的。JPEX未能向用户提供私钥,声称用户资金安全地储存在冷钱包中,以及在公告中采用「客户资金」和「用户资产」等词汇,均表明JPEX的用意是以信托形式持有用户的加密资产。尽管服务条款中没有「信托」二字,但JPEX的整体行为和声明已清楚表明,其用意是将用户的资产视为受托持有的资产。

违反信托

JPEX未能保护用户的资产,尤其是未经授权将原告人的资产转移至不明的钱包,并拒绝原告人提取资金。法院认为,这些行为违反了受托人为受益人利益保存及管理信托财产的责任,因而构成违反信托。

法院强调,JPEX 的行为(包括拒绝向用户提供私钥,及失实陈述其储存机制是安全的)清楚显示其有意以信托方式持有用户资产。公告中的陈述明确强调用户资产安全及受到保障,也进一步支持了原告人的案情。

宣告及禁制令

法院作出宣告,确认被告人以信托方式为原告人持有原告人存入的USDT。法院也发出禁制令,禁止被告人再次未经授权转移用户的资产。法院强调有必要授予此类济助,以保护原告人的专有权益,并避免原告人变为无担保的判定债权人。

法院亦命令JPEX的关联香港公司收回并移出原告人的资产,或支付公平赔偿。这显示在被告人没有答辩的情况下,法院愿意采取强而有力的措施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要点

本案突显了投资者在加密货币平台进行交易时提高警觉及主动采取措施的重要性。首先,验证平台的可信度非常重要。潜在投资者应确认平台是否获发牌及符合监管标准。证监会针对JPEX发出的警告,说明了无牌平台的风险。定期查阅监管公告有助投资者作出有根据的决定,避免潜在的骗局。

另一个重要步骤是了解加密货币平台的服务及协议条款。虽然协议未必明确提及受信责任或信托,但平台的行为及陈述仍可产生法律责任。在本案中,法院裁定JPEX的行为(例如拒绝提供私钥、在公告中强调资产安全)表明其有意以信托方式持有用户的资产。投资者应细阅协议是否有任何可能授予平台过大控制权或限制用户提取已存入资产的条款。

最后,投资者应了解自己的合法权利,以及一旦发生资产管理不善或诈欺时可寻求的补偿。正如本案所示,投资者可以平台违反信托为由,有效追讨被挪用的资产。此外,面对复杂的加密货币纠纷时,征询专业法律意见亦非常重要,以确保妥善地提出适当的申索。与监管机构和执法部门合作亦有助追讨资产及追究骗徒的责任。

如有查询,欢迎与我们联络:

E: technology@onc.hk                                                       T: (852) 2810 1212
W: www.onc.hk                                                                    F: (852) 2804 6311

香港中环康乐广场8号交易广场第三期19

注意:以上内容涉及十分专门和复杂的法律知识及法律程序。本篇文章仅是对有关题目的一般概述,只供参考,不能构成任何个别个案的法律意见。如需进一步的法律咨询或协助,请联络我们的律师。

ONC柯伍陈律师事务所发行 © 2024

 

律师团队

卫绍宗
卫绍宗
合伙人
卫绍宗
卫绍宗
合伙人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