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器
上一页

特殊目的收购公司上市带来的机遇及威胁

2021-03-30

简介

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为没有任何商业运作的公司,其唯一成立目的是透过首次公开发售(「IPO」)集资,藉以与另一间私人公司合并。

202131日,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联交所」)在一个香港顶尖金融领导论坛发布简报,介绍SPAC的最新发展。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已指示证监会与联交所研究SPAC在香港上市的可行性,务求增加新集资渠道,同时维持香港在投资者保障方面的声誉。

批准SPAC上市是一项大胆的举措,尽管此举与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品牌相符,但亦存在不少障碍。本文将探讨批准SPAC在香港上市带来的机遇及威胁。


SPAC的特点

SPAC与其他透过传统IPO上市的公司之间的主要差异是SPAC上市时没有任何商业运作。SPAC上市的唯一目的是为其在IPO后与其他私营公司进行业务合并或并购而集资,以使得有关私营公司能够避免传统IPO的冗长程序和高昂费用。SPACIPO后收购私人公司或与私人公司合并业务,一般称为「SPAC并购交易」。

保荐人如希望收购现有私人公司或资产或与其合并,将会安排SPAC完成包销、注册及上市买卖的程序。保荐人将在路演期间寻找投资者认购普通股及认股证,其后在IPO期间按既定价格出售此等单位。

SPAC在完成IPO后便会开始物色目标企业。当找到目标企业及签订合并协议,SPAC将宣布收购计划。之后拟议交易将提呈股东表决,投资者可通过该表决批准或否决交易。如获得股东批准,交易便完成。假如SPAC的股东反对拟议的合并项目或SPAC的并购限期届满,IPO资金则须退回予投资者。


机遇

SPAC将可为香港创造大量机遇。

首先,由于新成立的SPAC并无任何数据纪录或经审计财务报表,故此与传统IPO相比,SPAC完成包销、注册及上市买卖的程序将更快捷省时,且成本大大降低。

第二,在与SPAC合并时,目标公司可直接与SPAC的保荐人敲定初步估值,而不是倚赖包销商与大型机构在IPO最后阶段磋商定价。

第三,借着与上市空壳公司合并,公司可避免IPO程序的高昂费用。「承受风险的资本」限于存档费、律师和会计师的专业费,而且只需就SPACIPO支付一半包销佣金,其余一半佣金在SPAC顺利完成合并后才需支付。

总括而言,SPAC市场是一种迅速的集资方法,并可在资本市场波动时(尤其是疫情期间)提供更多交易和定价的确定性,因为SPAC是无需进行大量亲身路演的空壳公司。


威胁

然而,SPAC交易同样有其威胁和挑战,企业必须了解与此等投资工具相关的风险。

香港监管机构的其中一项主要关注是资料披露质素。香港在传统的IPO下采用基于披露的上市制度,这表示某公司如有意在香港上市,则须披露过往纪录以至盈利预测等各项资料。然而,SPAC空壳上市所牵涉的交易或安排,却规避通常适用于新上市申请人的规定,包括:(i) 《联交所上市规则》下的首次上市准则,例如是否适合上市、财务资格准则及是否有足够公众人士对有关公司的业务感兴趣;及 (ii) 作出披露等各项责任及有关尽职审查的规定。若难以规管SPAC的空壳上市,其活动可能会损害金融市场的稳健和质素,并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及市场的声誉。

由于香港并无集体诉讼或「不成功、不收费」的诉讼制度,故此与美国相比,股东亦将处于不利形势。集体诉讼让一群少数股东能够向上市公司提出诉讼;而在「不成功、不收费」安排下,股东如被判败诉,亦无须承担法律费用。不过,由于香港并无集体诉讼或「不成功、不收费」的诉讼制度,投资者只可倚赖证监会执行监管工作,此为间接方法,对有关公司而言并无即时威胁。


总结

尽管SPAC市场可为香港带来庞大收益及商机,但香港必须就规管SPAC建立健全制度,以维持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及在投资者保障方面的美誉。假如法律和监管制度对股东的保障措施不足,散户将是最弱势的投资者。




如有查询,欢迎与我们联络:

E: capital@onc.hk                                                            T: (852) 2810 1212
W: www.onc.hk                                                                F: (852) 2804 6311

香港中环康乐广场8号交易广场第三期19

注意:以上内容涉及十分专门和复杂的法律知识及法律程序。本篇文章仅是对有关题目的一般概述,只供参考,不能构成任何个别个案的法律意见。如需进一步的法律咨询或协助,请联络我们的律师。

ONC柯伍陈律师事务所发行 © 2021


律师团队

张国明
张国明
合伙人
黄丽文
黄丽文
合伙人
张昊
张昊
合伙人
陈寳文
陈寳文
合伙人
张国明
张国明
合伙人
黄丽文
黄丽文
合伙人
张昊
张昊
合伙人
陈寳文
陈寳文
合伙人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