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器
上一页

直接促销──「不」就是「不」

2015-09-30

简介

201599日,香港宽频网络有限公司(「香港宽频」)因未有依从资料当事人(一名香港宽频的客户)作出的停止使用其个人资料作直接促销的要求,而被判罚款港币30,000元。

本案是《个人资料(私隐)条例》(香港法例第486章)(「该条例」)第35G条自201341日实施以来,首宗关于直接促销的定罪个案。

简要案情

1.          20134月,香港宽频一名客户陈先生(「陈先生」)以电邮及信件通知香港宽频,表示不希望其个人资料被用于直接促销(「拒收讯息要求」)。

2.          香港宽频以书面确认收到陈先生的拒收讯息要求。

3.          虽然陈先生已作出拒收讯息要求,但香港宽频的职员仍于20135月在陈先生的流动电话留言,提醒他服务合约即将完结,同时向他推广香港宽频的服务。

4.          陈先生向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公署」)投诉。

5.          经调查,案件最后由裁判法院审判。

6.          香港宽频争辩指,其雇员只是提醒陈先生合约即将到期,在他所享有的折扣计划完结后,他将须支付较高费用。

7.          法院认为,「职员作出的『提醒』纯粹是用来展开对话,致电的真正目的是邀请陈先生续约。这项『提醒』是开启直销的工具。」

8.          法院亦指出,如果致电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提醒陈先生合约即将到期,香港宽频根本不必早在合约到期前6个多月便致电陈先生。

9.          根据该条例第35G条,香港宽频被裁定罪名成立,被判罚款港币30,000元。

相关法律

该条例第35G条规定:

(1)     资料当事人(例如本案中的陈先生)可随时要求资料使用者(例如本案中的香港宽频)停止在直接促销中使用该当事人的个人资料。

(2)     ……

(3)     资料使用者如收到资料当事人根据第 (1) 款作出的要求,须在不向该当事人收费的情况下,依从该项要求。

(4)     资料使用者违反第 (3) 款,即属犯罪,一经定罪,可处罚款500,000元及监禁3年。

(5)     在为第 (4) 款所订罪行而提起的法律程序中,被控告的资料使用者如证明自己已采取所有合理预防措施,并已作出一切应作出的努力,以避免犯该罪行,即可以此作为免责辩护。

公署的评论

公署就本案作出以下评论:

1.          机构必须依从消费者的拒收讯息要求,同时应尊重顾客的个人资料。

2.          公署期望本案的定罪及判罚起到阻吓作用,亦可加强尊重个人资料私隐的文化。

3.          机构/公司应定期更新拒收直销讯息要求/名单,并确保设有相关程序供职员跟从,以依从拒收讯息要求。

4.          另一方面,资料当事人(个人)若不再想收到直销讯息,应该提出拒收讯息要求,最好以书面提出,并保留副本。如果作出拒收讯息要求后,仍然收到直销讯息,则应作出记录,及尽量掌握有关直销讯息的详情作为证据,以便向公署成功投诉。

总结

由于香港宽频已表明会就定罪提出上诉,我们还需跟进上级法院对于该条例第35G条的应用是否有不同观点。然而,本案提醒了进行直接促销的机构及公司须制定相关政策及程序,令员工知道怎样依从资料当事人(即顾客)的拒收讯息要求。更重要的是,公司须建立一套良好的制度,以检查及确保员工实际上尊重个人资料私隐并依从拒收讯息要求。


如有查询,欢迎与我们联络:

E: employment@onc.hk                      T: (852) 2810 1212

W: www.onc.hk                                     F: (852) 2804 6311

香港中环康乐广场8号交易广场第三期19

注意:以上内容涉及十分专门和复杂的法律知识及法律程序。本篇文章仅是对有关题目的一般概述,只供参考,不能构成任何个别个案的法律意见。如需进一步的法律咨询或协助,请联络我们的律师。
ONC柯伍陈律师事务所发行 © 2015


律师团队

司徒肇基
司徒肇基
合伙人
司徒肇基
司徒肇基
合伙人
Back to top